如何进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的开展
发布时间: 2020-10-15 21:37 发布者:hajky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也就是对人生进行系统规划的一个过程。完整的职业规划包括:制定目标、职业的定位、通道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充分考虑主观以及客观因素后选择个人职业,决定要实现的目标,并且有计划地设计目标过程,根据自身的兴趣以及特长,找到在最大限度上适合自己的职业。
因为我国基础教育在职业规划方面缺少系统的引导教育,导致高中生没有抓住自我定位、自我认知以及探索职业的机会,还失去了合理规划人生的有效方法。然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给高中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确立人生目标、有效地计划自己的职业趋向,对高中生寻找符合自己的职业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认识,使高中生学会在社会环境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确定奋斗目标并且对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在最大限度上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新高考政策主要体现出学生的自我选择性。这就代表着 学生要从高一开始就逐渐地对自己的能力、兴趣以及性格等 方面清楚的了解,这样可以有目标的规划三年后报考的学校、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生涯发展。由此可见,高中教育目前要解 决的问题是高中生如何对未来生涯进行规划,通过这样迫使 学校要增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引导。
新高考政策下,促使了学生从传统“被向选择、一次性选择”转为了“自主选择和多次选择”,这种模式下也对每个高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应树立分析自身优势、考虑未来发展的意识,并在不断学习和发展中不断调整选择,最终确定具体目标,为之做出三年的努力。但同时,大部分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都飞速发展和变化的阶段,很多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若,缺乏有效的决策能力。基于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和选科学习的有效指导,让学生真正在不断成长过程中逐渐认清自己,认清社会,认清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解自己最优的兴趣,从而对自己做出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在这种心态下,就会有意识的,非常努力的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为学科优势、前进目标、职业规划以及事业追求,最终使得学生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朝着确立的目标前进。
据目前来看,新高考改革考试内容的改变代表着每个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高考项目,然而录取方式的改革就需要学生对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乃至以后的人生生涯进行提前规划。但是对于还未成熟的高中生而言,他们不能理性地选择理想和爱好,不能充分地意识到选择的重要性,不能根据自己三年的学习实际情况精准地确定自己的兴趣,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会迫使学校将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上日程。
另一方面,“生涯规划”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有效的确定自己未来发展目标,并在考虑中认清自身特点、智能、性向以及价值,在各种助力和阻力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发展计划和安排,同时借此机会积极调整和不断摆正自身在社会上、在人生路上的位置,使其自己物
尽所用、适得其所。基于以上,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对其横跨整个人生发展历程,明确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此外,“生涯规划”教育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怎样做,做什么,它的教育方式为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兴趣和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性,并选择最佳的发展途径来服务社会、报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这与新高考改革所提倡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现行高考制度被广大群众指责的原因是学生不能充分地展示自身的兴趣和个性,即学生和高校不能双向选择。在这次新高考变革中,不论是在学生综合评分、高考内容的选择还是录取形式方面,都将学生在考试乃至高中三年中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充分地体现出来,从学生的个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入手,为学生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改变了传统文理分科的教育局面, 通过实施“3+3”的教育制度,扩大了学生对考试科目的自主选择权,并由以往只能进行文理科选择,转变成了可以进行“6 选 3”的多组合选择。同时,新高考改革还给学生充分提供了学习进度和考试次数的自主选择权,学生能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取舍,这种模式下,不仅帮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兴趣,更主要的是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利。并且,在选择考试科目过程中,学生可以随结随考,即在制定课程结束后就能进行考试,这样极大的减轻了学生考试压力和学习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其心理负担。由此可见,新一轮高考改革不仅确立了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主体性地位,还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能力,扩大了自主选择范围和空间。
实践是理论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同样,实践也可以促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涯规划的意识,由于学生没有生涯体验,就很难树立长久的生涯信念。所以,学校需要充分地通过使用社会资源给学生增设丰富的课程,使学生在兴趣课、拓展课等活动中提升自己选择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增强实践教学,尽量地组织学生体验生涯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多参与关于生涯探索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指导学生整理实践经验,比如可以创办组织志愿活动、社团组织等,将和生涯规划教育有关的内容整合到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空间, 将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机整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的自我检讨、自我认识,提高对生涯规划的认识。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老师的作用不可替代,而开展职业生涯课程,也离不开老师的努力。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想要在新高考变革中做到稳定就需要完善师资力量,给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学校除了要利用心理老师在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选择上发挥的作用以外,还需要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生涯规划老师,在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中发挥充分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要依据生涯规划教育提出的要求及老师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组织老师学习生涯规划知识,让老师真正的意识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应聘更加专业的生涯规划老师,给学生进行专业的引导,通过个人辅导、团体辅导等形式,让学生对自我进行
2019 年 7 月 03 231
全面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地对自己的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
不能否认的是,开展系统的生涯课程内容对学生掌握基础生涯规划方式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只通过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帮助,学生只能宏观的了解生涯规划知识,不能准确地对自己的生涯发展进行仔细的规划。所以,学校还应该设置个人生涯咨询通道,促使学生主动地咨询个人生涯,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真正的给予学生帮助。这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也是必不可缺的。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要利用专业生涯老师和心理老师的作用,以学生为本, 尽量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真正地认知自我,主动地规划职业生涯,使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目前和长久发展的课程进行学习。与此同时,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和家长都需要背负重担,共同促使学生计划处最好的生涯决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有效的生涯教育在学生未来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指 导作用,学校应该充分地利用生涯教育的功能,辅助学生逐 渐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努力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选择以及社会定位做出合理的规划。
[1] 陈宛玉,叶一舵,杨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辅导的必要性、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17(11).
[2] 洪桢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实现路径[J].高考,2019(05).
[3] 金红斌.对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与研究[J].新课程(下),2018(11).
[4] 闫宁宁,李军靠.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